臺式濁度計通常配備光學系統、高精度傳感器以及精密的分析算法,能夠將誤差控制在小范圍內,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而且其結構設計較為穩固,受外界環境因素影響較小,在長時間使用過程中也能保持穩定的性能。可以適應不同濁度水平的樣品測試,無論是低濁度的純凈水還是高濁度的污水等都能準確測量,滿足各種不同場景的需求。
內置微處理器,具備數據存儲、上傳功能,方便用戶保存和處理測量數據;還支持繼電器控制輸出、打印功能等,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便捷性。部分儀器還能顯示其他參數,如溫度、pH值等,為用戶提供信息。有些帶有特殊裝置,如消泡裝置可有效防止氣泡干擾測量結果;還有的具有色度補償功能,能夠對光學透鏡過濾的散射光進行補償,減少顏色等因素對測量的影響。
臺式濁度計的使用注意事項:
1.環境要求
-放置平穩:放置儀器的臺面需平穩、無振動,避免陽光直射、強電磁干擾(如遠離大型電機、變壓器),否則可能干擾光學信號。
-溫濕度適宜:環境溫度需穩定(通常建議15-30℃),濕度不宜過高(≤85),潮濕可能導致光學部件發霉或電路故障。在潮濕氣候使用時,必須相應延長開機時間。
2.儀器與耗材檢查
-電氣安全:確認電源電壓與儀器額定電壓匹配(如220V±10),電源線、插頭無破損,接地可靠(避免靜電干擾)。
-光學部件清潔:檢查光學部件(透鏡、比色皿座)是否清潔,有無灰塵、指紋或劃痕;若有污漬,需用鏡頭紙輕輕擦拭(禁用酒精、硬布等,防止損傷鍍膜)。
-比色皿質量:比色皿需無裂紋、透光面無劃痕,使用前確認是否匹配儀器(如石英/玻璃材質、光程是否對應)。
3.樣品處理規范
-防止氣泡產生:取樣時避免劇烈攪拌產生氣泡(氣泡會散射光線,導致讀數偏高),若有氣泡需靜置至消失后再測量;被測溶液應沿試樣瓶壁小心倒入,防止產生氣泡影響測量準確性。
-保證樣品均勻性:樣品需均勻(無沉淀或懸浮顆粒分層),渾濁樣品需在測量前輕輕搖勻(避免劇烈晃動產生氣泡)。
-溫度平衡:若樣品溫度與室溫差異較大(如剛從冰箱取出),需先放置至室溫再測量,避免比色皿外壁凝結水珠影響光路。
4.比色皿使用要點
-正確拿取:拿取比色皿時需捏磨砂面(非透光面),避免指紋、油污污染透光面;若透光面被污染,需用鏡頭紙或無絨軟布輕輕擦拭(禁用硬紙、毛刷,防止劃傷)。
-裝樣適量:裝樣時液體體積需適中(通常約占比色皿容積的2/3,確保液面高于光路中心),避免溢出污染儀器內部;若溢出,需立即用干布擦拭干凈。
-準確定位:測量時需將比色皿的定位槽對準儀器的定位柱,確保放置平穩、光路對齊(否則可能導致讀數偏差)。
5.校準與質量控制
-定期校準:必須定期校準,使用、更換光源、長期未用或測量精度異常時,需用標準濁度溶液(如福爾馬肼標準液)校準。校準步驟嚴格遵循儀器說明書,通常包括“空白校準”(用純水或零濁度溶液)和“多點校準”(不同濃度標準液)。
-標準溶液管理:標準溶液需在有效期內使用,避光冷藏保存;使用前需恢復至室溫,輕輕搖勻(避免沉淀),開蓋后盡快使用(防止污染或揮發)。
6.維護與保養
-日常清潔:測量結束后,立即倒出比色皿內樣品,用蒸餾水沖洗3-5次,倒置晾干(或用無絨布吸干水分),存放于專用盒中(避免碰撞)。儀器表面若有污漬,用干布或蘸少量清水的軟布擦拭(禁用酒精、有機溶劑,防止腐蝕外殼或光學部件)。
-長期存放:長期不用時,需斷開電源,將儀器置于干燥、通風、無腐蝕性氣體的環境中,定期(如每月)通電30分鐘,防止電路受潮。